新博2平台股东
新博2平台股东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新博2平台股东 > 新闻动态 >
历史上很遗憾的四个人,统一天下触手可得,却都没走好最后一步

每个人的生命中或多或少都会有遗憾,尤其是那些差点成功的人,他们的遗憾可能更为深刻。

在我国历史上,有四个人本有机会登上皇帝宝座,但遗憾的是,他们未能迈过最后一关,最终皇位与前途也化为泡影。

究竟是怎样四位传奇人物,竟然能够有机会触及真正的皇位?

被自己打败的人

“皇帝”这两个字在现代人的心中早已不再掀起什么波澜。如果有人对你说,你有机会当皇帝,你一定会觉得这个人可能是哪里出了问题。

如果在古代有人告诉你可以成为皇帝,那无疑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好消息。

从秦始皇创立大秦朝,到溥仪被迫下诏退位,跨越了漫长的岁月和庞大的人口,竟然只有400余人曾登上皇帝宝座,这样的概率几乎低得像如今的千万彩票中奖一样罕见。

在那个时候,别说是当皇帝了,哪怕能有当皇帝的机会,都是前世积了大德才有的福分。可惜,机会有了,却没那份命啊。

我国历史上,第一位与皇位失之交臂的男子,便是西楚霸王项羽。

项羽本性并非恶劣,只是性格过于狂傲自大,缺乏足够的心机。正是由于这些原因,他最终才败给了刘邦。

若项羽能够像刘邦那样宽容地接纳每一位愿意投效的将领,或许韩信就不会成为汉军的名将了。

可以说,韩信的个人能力足以匹敌刘邦麾下所有将领的总和。

韩信的智谋与项羽的勇猛若能结合,简直是天作之合,二人联合,谁能匹敌?可惜,项羽轻视韩信,最终让韩信只能选择投奔刘邦。

在文官方面,项羽也并非缺乏能人,范增便是其中一位杰出的谋士。有论者认为,他的才略可与刘邦手下的张良相提并论。

从能力上来看,范增确实可以算是项羽的“张良”,但如果论谁更为出色,张良无疑更为卓越。

如果项羽当初听从了范增的建议,或许就不会那么迅速地失败了。

此外,后来愿意为项羽效力的人已经寥寥无几。

在鸿门宴上,刘邦询问项羽为何会对自己心生疑虑,项羽听后毫不犹豫,直接说道“曹无伤”三个字。

曹无伤是刘邦麾下的一位将领。在刘邦入关之后,曹无伤心生投向项羽的念头,便谎称刘邦有意在关中称王。

正因如此,项羽对刘邦心生极大不满。

刘邦听了项羽的回答后非常满意,于是回去后立即将曹无伤处决。

这样轻易出卖他人,谁还会愿意为项羽效力呢?

即便项羽再如何勇猛,最终还是无法战胜刘邦。

项羽在临终之际,心中难免有些不甘,毕竟最初的他可远比刘邦强盛得多。

被曾经的手下败将击败,实在是太讽刺了,但这也不能怪别人。既然已然失败,唯有以自刎来了结这份遗憾。

整天伴随皇帝的人

接下来这两个人,最终的结局却出奇地相似。

曹操,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曹老板,即使放到今天,依然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。

今天这四个人虽然都令人惋惜,但最让人感到遗憾的无疑是曹操。

因为后两位虽然都曾登上过帝位,而项羽从未登过皇位,这并不算什么太大的遗憾。

曹操处于他们之间的微妙位置,尽管他曾有机会接触皇位,但他实际上并不敢坐上去。

大家一定都熟悉曹操的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从今天的视角来看,曹操那时完全有能力将皇帝赶下台,自己取而代之。

其实曹操深知,如果采取那种做法,自己必定会陷入绝境。

三国时期,第一个称帝的,是那个毫无政治头脑的袁术。当曹操听到这个消息时,简直笑得差点喘不过气来。

那时东汉的皇帝还在位,如果此时称帝,肯定会遭到其他势力的联合打压,只有在自己实力足够强大时,才有可能登上帝位。

因此,曹操在后来一直在不断积累实力。实际上,到他执政的后期,他已经具备了完全称帝的资格,因为当时,除了他自己,孙权和刘备的势力也都已经变得相对强大。

尽管这两人有时能够战胜曹操,但依然无法彻底消灭他。

只能说曹操确实非常忠诚,因此史书上将他归为东汉人,而非三国人物。

当然,曹操最终没有敢称帝,另一个原因在于他当初放走了刘备。

曹操逐渐强大之后,刘备依旧和两个弟弟漂泊四方,过着流浪般的生活,因此曹操自然看不上他。

然而,谁能料到,刘备竟然是依靠诸葛亮的辅佐才得以崛起的。

随后,在赤壁之战中,曹操的军队几乎遭遇了全军覆没的惨败。

这场战斗极大削弱了曹操的实力,至少在短期内,他已无力再去消灭孙权和刘备。

如果曹操当初果断除掉刘备这个隐患,或许他早已统一了天下。没有刘备,孙权根本无法成就一番事业。

虽然曹操始终未曾称帝,但从他的生活方式来看,实际上与皇帝几乎没有区别。或许在他内心深处,根本就没有称帝的打算。

随后,曹丕胆气十足,一登场便直接称帝。不知曹操在天之灵,看到儿子的这一举动时,会作何感触。

有梦想没寿命的皇帝

与曹操最终命运相似的人,正是后周的第二任皇帝柴荣。

也许此时有人会这样说:“柴荣和曹操的晚年经历并不相同,毕竟柴荣最终成为了皇帝,而曹操并未做到这一点。”

其实,最终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,他们的事业都被他人窃取了。

曹操和曹丕费尽心力打下的基业,最终却被司马懿趁机夺走。如果曹操得知这一切,恐怕会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。

柴荣创建的后周基业,最终被大将赵匡胤巧妙地夺走了。那么,北宋为何能够如此繁荣强盛?这与柴荣当年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。

柴荣尽管被视为王朝的皇帝,但严格来说,他并不算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封建王朝君主,因为他尚未完成华夏的统一。

其实,有些人认为北宋并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,因为他们未能重新夺回燕云十六州。

北宋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,但总体而言,绝大多数地区仍保持着封建体制,因此可以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。

柴荣一旦登上帝位,就着手进行大规模的整顿,后周逐步崛起为当时最强的国家,不仅财富充盈,战力也极为雄厚。

柴荣的治国理政表现出了极高的精力和智慧,因此人们对他的评价极为赞誉,堪称一代英主。

可惜的是,这位英明的君主竟然在不到40岁时便早逝,要不然,后周真有可能演变成后来北宋的继承者。

曾有人为柴荣算过一卦,卜者称他命运的轨迹只能预见到三十年,超出这个时间范围便一片空白,什么也看不见。

其实那位高人已经用一种相当含蓄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意思,实际上是在暗示柴荣之后的日子恐怕难以长久了。

柴荣听后并未感到悲观,他反而说道:“既然如此,又有什么关系呢?”

“那我便用十年的时间来发展国家、安抚百姓,让他们得到休养生息;接着,再用十年开疆拓土,扩展疆域;最后的十年,则致力于一统天下,实现在天下太平的目标。”

面对自己即将到来的结局,柴荣并未表现出丝毫的遗憾,反而心中惦念着在有限的时间内尽早实现统一华夏的目标。这种始终不忘使命、胸怀大志的气度,实在令人钦佩。

如果柴荣尚在人世,或许他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,彻底实现华夏的统一,甚至有可能顺势灭掉北方的辽国,解决那一方的顽疾。

柴荣遗憾的并非未能成为皇帝,而是未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。

没有野心的皇帝

#深度好文计划#至于这最后一位遗憾的人物,想必大家已经能够猜出,他就是曾经也当过“皇帝”的李自成。

大家应该能察觉到,李自成和柴荣都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封建王朝皇帝。

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,其实远不如柴荣所创立的后周。

从李自成的内心深处来看,他并未曾有过当皇帝的想法,为什么呢?

这与小民的思想息息相关,他们当初起义的根本动机就是为了能填饱肚子。换句话说,只要提供足够的金银珠宝,就能满足并收买他们,实际上,这种情况已有实例可证。

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时曾向崇祯帝提出过条件。

李自成说道:只要你给我百万两白银,并将西北割让给我,让我称王,我不仅能帮你平定其他起义军,甚至连关外的清军也能为你清除。

如果李自成真心想称帝,何必说这些废话?直接带兵攻城不就得了。

小民的思维方式就是如此,他们最看重的始终是金钱。否则,李自成为何要那百万两银子和一片土地呢?

李自成提出的这个条件虽然看起来颇具诱惑力,但实际上与清朝末年所签订的割地赔款协议有些相似。不过,值得注意的是,李自成与我们华夏同胞之间的交涉,而清政府当时面对的是外国列强,两者的性质有着本质的不同。

然而,崇祯最终并未同意,因为仅仅是百万两银子的要求,就远不足以打动他。那时的明朝实在无法筹集出如此巨额的资金。

李自成见情况不妙,只得下令进攻城池,最终崇祯帝上吊自尽,李自成则登上了皇位。

自从李自成的大顺军进入北京城之后,军中的纪律逐渐松弛。

士兵们在城内纵火杀戮、肆意掠夺,所做之事几乎无所不为,而李自成却在皇宫中沉浸于享乐,置外界的苦难于不顾。

这下终于看清楚了,李自成他们不过是小民心态,一旦荣华富贵得以满足,原形便彻底暴露无遗。

如果李自成具备雄心壮志,那么他完全有实力与清军对抗,或许他的的大顺政权最终会变成后来的大清朝,这一点谁也无法断言。

只能说,他们四个人实在太可惜了。两位未能登上帝位,另外两位虽然有机会,却没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皇帝。他们都差了最后一步,真是命运捉弄人啊!


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新博2平台股东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